无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无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9|回复: 3

今又重阳,忆文人豪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本帖最后由 yz-1314 于 2008-10-8 00:14 编辑 ]

此乃“老毛”昂扬振奋、“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

此乃“老毛”昂扬振奋、“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体现在茫茫人海中的诗人(王维)的思亲之情!

体现在茫茫人海中的诗人(王维)的思亲之情!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现诗人(杜牧)无论怎样力求旷达,也无法真正排遣抑郁的情怀!

表现诗人(杜牧)无论怎样力求旷达,也无法真正排遣抑郁的情怀!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无为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无为大事记|百度统计|无为论坛 ( [鲁ICP备16011199号-2] [滨公备0601007] )

GMT+8, 2024-12-28 06:17 , Processed in 0.0641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