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709-757) 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第三名.
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县令.政绩卓著,但未夤缘权相杨国忠,仅平调为亳州(今安徽)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
到任惩滑吏治豪强卫弱民,政声播天下.
安禄山之乱时,拒绝任伪燕王国的郡长史(副太守)而以大唐县令起兵抗敌.
后收复大运河南岸第一重镇雍邱(时开封城已沦陷)并成功阻止叛军沿汴渠大运河南下.
后因战局变化而移守另一重镇宁陵.
其间以千余人马屡破强敌.
在宁陵县沙隋村,大唐王国兖东经略使张巡与大唐睢阳防御使许远、县令姚誾合兵,以张巡部猛将南霁云、雷万春、莫英、覃国良为先锋,力歼安禄山大将杨朝宗二万入寇精锐。此战,杀得敌尸枕籍,汴渠大运河为之不流。此战,极大地挫伤了安禄山南下的信心。此战,让敌我真正认识了张巡及张巡部队。
以此大功,唐玄宗授予张巡等人高官。唐肃宗钦封张巡职任大唐王国礼部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仍兼主持雍丘、宁陵等汴渠大运河沿岸重镇及兖州以东等地的军政.
后应濉阳太守许远请援,与其合兵濉阳城共同防守.被许远及众官兵推为守城主帅.张巡把雍、宁、睢三地将士编训成睢阳城防兵团。
麾下主要战将有:县令姚誾、将军南霁云、雷万春、覃国良、莫英、翟良辅、李嘉隐、乔绍俊、杨振威、李辞、宋若虚、陆元鍠、石承平、王森、赵连城、朱珪、张汴、耿庆礼等28别将;还有睢阳郡司马总兵官田秀荣(后投敌被张巡镇压)及降将李怀忠等.
濉阳兵团,以不足一万的军马悬城孤守,屡败伪燕王国大帅尹子奇的十几万后援充分的雄兵猛将.
守军孤立无援却几乎每战必胜.消耗并牵制了伪燕王国近五分之二的兵力,极大地支持了其它战场的平叛.
闻守军功劳巨大,唐帝加授张巡御使中丞的极显赫官衔,后世称张巡为张中丞由此始.
农历十月,近处友军坐视不救,守军兵粮俱尽又饥病已极无力执刀枪御敌而城陷.
张巡坚拒尹子奇的劝降,与麾下南霁云、雷万春、覃国良等36将英勇就义.
张巡、许远等英雄守住濉阳城十个月,为大唐王国稳定内政和储备平叛的人力物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江淮使其生灵免遭涂炭。
而江淮,又正是大唐王国稳内政平定叛乱所需巨大的人力物力的主要依靠.
守一城而捍天下,张巡等英烈可谓功昭日月.
唐肃宗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公、东平郡王、忠烈大将军.
与许远号“双忠”,江淮等地官、民皆立庙祀之.
又与许远、姚訚、南霁云、雷万春、贾贲号六忠.
唐僖宗时,张巡、许远、南霁云的图像被挂上凌烟阁。
从元世祖始,张巡、许远配祀历代帝王庙。
至北、南宋时,张巡、许远等睢阳英烈开始成为广泛的民俗现象。
大清王国丑化汉英烈,在盛京慈仁寺供奉张巡为“青魈菩萨”,称张巡为收鬼厉王、瘟神、阎王判官。其塑像青面獠牙口衔巨蛇。大清王国的这一定位,基本上塑造了张巡在民间的形象。
民间奉张巡为代天巡狩、保仪尊王、尪公、运河大王、都天大帝。
这其中,以都天大帝最著名。
《玉匣记》载其为张英济王,生日是农历腊月初八。
台湾及海外华人奉其为张王爷;是与妈祖、关公平祀的民俗。
[ 本帖最后由 浮世微尘 于 2010-4-9 00: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