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大闹五庄观”这一课孙悟空受益非浅。你跟对了人,站对了班子有了后台,靠山就想犯老毛病了?于是这回惹毛了个地仙之祖,这倒合乎孙悟空的性格。地上的祸不惹,要惹天上的。不过这回地上的也惹不起喽,镇元大仙这一难之后孙悟空才终于学会了灵活处理各种各中问题,充分考各单位,各派系之间的利害关系。再遇上金角银角等有背景的妖精时处理手段就灵活多变 了。虽然对于小妖还是一尽屠灭,但谁还会计较这些?想来那时代在三界中混个黑道也不容易,一没有靠山,二不是个头目,那就终归是一难逃一死了。不过这头目还得看有没有人愿意招安你,都说做官莫做小,做小最烦恼。这混黑社会更惨,好弦就把脑袋混丢了。
我们说说几个特殊的例子,先看这个“孙悟空三调琶蕉扇”且不说什么君子不念旧恶,红孩儿也算报了个出身之类。首先这夫妻二人连大形势都看不清楚,严重缺乏政治眼光。这时候站在你们面前的只是一个孙猴吗?对于其背后的诸般干系全然不识,对于取经这眼下最大的政策居然熟视无睹,依然江湖性情,顶风作浪起来。孙悟空也算为不差尽量将事情在小范围内解决。罗刹女怎生应对?“泼猴,少要饶舌,伸头过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做母亲的念子心切倒也在情理之中。当然悟空也不是没有过更多机会。牛魔王在外面做了倒插门的这一节外之枝本来是可以加以利用,未曾想稀里糊涂弄死了那狐狸。夺子之仇,杀妆之恨(这里更厉害,妻不如妆嘛)新仇旧怨涌上心头,牛魔王哪能罢休?事情终于不可收拾越整越大,结局可想而知。你牛魔王混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这不是给自已掘墓吗?结果,牛魔王被收归释门断了念想,不过比其他妖王可差远了其结果也不得而知。铁扇公主在最后时该献了扇子保住性命之后,伤心欲绝归隐山林,据说后来修成正果。什么是英雄?哪个为俊杰?可叹牛魔王本事保在悟空以上,不在悟空以下,不识时务一意孤行,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当为我辈鉴。
接下来轻松点,说个让人哑然失笑的,有时候任你机灵百变遇上了“二百五”还真就是没折。单说陷空山无底洞这一回,事情几经周折之后,悟空看见两个金片。大的写:“尊父李天王之位”小的书:“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人道太子难当,神仙的太子更难当,哪吒保不齐老想这李靖得多少万年才死啊,这太子没个头儿,何况还是个三太子)这时候的孙悟空呢?“行者见了满心欢喜,也不去搜妖怪找唐僧,把铁棒捻作绣花针,,,,返云光,径出门去?”为什么?很简单,这两块牌的出现让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多了,换成是我的话也许往李靖那里递个话便是好大人情,如此当然简单多了。不过孙悟空这时候有点走火入磨了,他大约想起当年的一场恶战于是不愿让李靖轻易得到这个人情,便将将事捅到了玉帝面前。有人问了前事为何?引用一下书中所叙:“当年行者大闹天宫时,玉帝封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封哪吒为三坛海会之神,帅领天兵,收降行者。屡战不能取胜,还是五百年前败阵的仇气,有些恼他,故此作怒。”悟空也未必便能释怀,这本来就有矛盾,李靖能记这五百年的仇,加之天生多疑。等等,这位看官说了,他又不是曹操何以言其多疑?且看书中:说不了,天王轮刀就劈,,,,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妖剑架住,,,,,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反大惊失色?,,,,原来那哪吒当年闹海,踏 倒水晶宫,提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才引出:哪吒愤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李靖,今日困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当然哪吒不是丁山,天王亦非白虎。玩笑了,哈哈哈。不过这悟空又当好人又作恶,先捅你漏子还得让你领他一个大情,也算是坏到家了。
当然事情并非总是以喜剧收场,话说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 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 如来道:周天之内四猴混世,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扯上这么几句,主要是和深入民心的电视剧剧情区别一下。当然不只是对决上。从理论上讲,真假孙悟空都不相伯仲,且各有千秋。而假悟空又何尝不想奔个好前程?结果被乘其不备时,悟空一棍下去打了个万朵桃花开。当然把这个情节拉出来晒晒,主要紧是比较特别。假悟空不属于那些有背景有后台的思凡之妖,亦非一心想吃唐僧肉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野妖。按说其和悟空倒有血脉相亲,血缘相近,且有一定的近取之心一心向佛,而且事情闹到了西天诸佛面前,重要的假悟空手段不俗和真悟空难分高下。为什么悟空非置其于死地而不后快呢?理由正是他能力太强,和自已太像,几乎就是自已的克隆复制。独一无二的取经大圣地位一时间及及可危,如来要整一句:你二人共保唐僧。将来总未见得有两个都斗战胜佛的座子虚席以待吧?一山难容二虎,此怪与黑熊精等全然不同。于是乎“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危胁一并消除,悟空立马来劲了“那师父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费一番神思,,,,放还俗去吧。”如来佛祖现在也是气炸连肝肺,心说能顶班的被你一棍打死了,你当然说上便宜话了。你不去早讲啊,我收下这假的你要不去我太乐意了。如来心里怎么操娘且不说,嘴里也只好让一步了,“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这就是领导的肚量,事实已经造成了打骂责罚反而无益,你还得靠人家给你干活不是?这么大佛祖放着莲台不坐出去溜达?不像话,如来进一步道:“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瞧瞧,终是办大事的人,能屈能伸,一没有唐僧,观音那满口猢狲长,泼猴短。二不念什么紧箍咒,反正道明厉害我还用着你,好好干还给你升职?悟空还说什么呢?再折腾不就是不识抬举了?提着棍子哑乌乌跟观音便去了。
孙悟空有多在乎这修成正果?左口一个还俗,右口一个回花果山。好像是佛祖,菩萨求着他取经,唐僧用紧箍咒逼着他取经。取经这工作在他来就是可干可不干?未必吧,这是人家装得高明,你要不小心你也叫这猴子骗了。未仙庵三藏谈诗一回中,那拂云叟倒有一语精采。“道也者,本安中国,后来求证西方。空费草鞋,不知寻个什么?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忘本参禅,妄求佛果,都似我荆棘岭葛藤谜语,萝蓏浑言。此般君子,怎生接引?这等规模,如何印授?必须要检点见前面目,静中自有生涯。没底竹篮汲水,无根铁树生花。灵宝峰头牢着脚,归来雅会上龙华。”如此看来神仙中的草根阶级对取经其实未必便以为然。唐僧师徒亦未必便不晓其理,然若,不如此般成正果,莲台又从何处来?一场风花雪语的诗会竟以数条人(仙)收场。悟空又道:“师傅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结果“那呆子索性一顿耙,将松柏桧竹一齐筑倒,,,,“这次唐僧虽出言劝解,听了悟空话后竟”不再罗嗦,竟就此上路了。比之三打白骨精,路杀强盗等时候真可谓大反常态。孙悟空与猪八戒未必便是真怕什么他日成精害人,要不然那盗佛舍利的九头虫为何又不曾追而杀之?一者凭自已的力量不是人家对手,二者要取胜还得继续求助于活抓过自已的二郎小圣。这大圣也就当得太不光采了,反正目的已经达到,见好不如就此收吧。而人言大可畏,大可畏人言,对于这些化外野仙,方外之怪一不拥护佛祖的政策,二不服佛家教化,不自量力还欲行劝阻。于是在唐僧的默许下,孙悟的扇阴风点鬼火却不愿亲自动手(颇有关二爷只斩大将不杀小兵的威风)于是这呆子轮起天耙,可怜这木精花仙尽被筑除耙根。
我们说的是读西游,主要说的是孙悟空。其鲜明的个性,看似爱憎分明,上天入地之能,72般变化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欢。我们经上一番评述,似乎距我们所熟悉的悟空有些远了。虽然悟空常自已折腾玉皇大帝那点历史拿出来一次又一次地卖弄。然而这种表面的高调在现在看来已经值得怀疑。再做出一付天不怕地不怕,装出依然还是那个不恋功名的齐天大圣已经成了二流把戏。所谓的反叛,造反精神现在成了迷惑傻子的外衣。当然在取经路上悟空越来越多的是用此种种去做秀,也许当一个聪明人装成一付吵吵闹闹的时候我们才更应该小心。这让孙悟空变得更加不可预策,然而这种性格正如我们所喜闻乐见的一样并不是完全贯通了整个去西天的路程。对于这种性格的渐行渐远我们再看几个有趣的细节:如“大圣腾那骗宝贝”孙悟空为了骗“幌金绳”向那老妖下跪时“他就眼泪满肠,放眼便哭”果真单单是想到唐僧的苦处?那为何唐僧,呆子,沙僧被蒸那一回,悟空虽请了龙王帮忙不至蒸死,却还有心戏耍看他三人哭泣?多半因为自已“一跪如来,二跪观音,三跪长老”(悟空再次把授他一身能耐的菩提祖师忘了),如今为了这正果金身,不得已向那山野村妖折腰。不过,在小说的后面,到了西天灵山时悟空再一次遇上委屈时又待怎地?(之前有个小插曲亦十分有趣,到了灵山之后阿难,伽叶居然公开所贿,这件事可能完结般地彻底让悟空大彻大悟了)以至于在之后被区区不足挂齿的八大金刚从天上扔下来时,非不恼怒还调侃到“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要说八大金刚那还算得是佛祖的人,如果说打狗还得看主人的话,被那一老龟把他师徒连经书带人马,通皆落水。悟空呢?”行者笑巍巍显大神通,把唐僧抉驾出水。这哪里还是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想来也不奇怪,历经八十一难,只差一步便终成成果了。这性子磨也磨出来了,磨不出来也得忍了。成佛之前就杀光总不太好吧?杀不了发怒也是多余,那还不如忍一时以图海阔天空。
本想比较全面的说说《西游记》,那天和朋友聊起来于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不过真写起来到此又懒于为续。西游戏里好的诗歌倒有不少,这里先帖上一篇《摩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诸公共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