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无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北极阳光

每天一个哲理小故事(精心收藏,与君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复顾惜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我想与他牢记这些话不无关系。

  这是王廷相告诫张瀚为官之道。其实这也是为人之道。

  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万物之发端必于“一”,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一”,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无惧

55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一家医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金·彼得。
  刚出生时,彼得的头就比其他普通新生儿的3倍还大,让他柔软脆弱的颈部难以支撑。在他的后脑勺上,长着一个奇怪的鼓包。经过做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他的颅内脑后部竟长有一个巨型的瘤状物,瘤状物内部呈液体状态。这个瘤犹如隐藏在彼得头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破裂,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说,彼得存活的几率几乎为零。此时,彼得的父母必须面对两种痛苦的抉择:要么放弃救治,把他送到福利院,要么做风险系数极高的手术。最终,彼得的父母没有选择手术,而是把彼得带回了家,精心地呵护和照料。
  襁褓中的彼得很少啼哭,总是合着双眼安静地躺在那里。父母怕他悄无声息地死去,便随时过来观察他的呼吸,以确定他还活着。
  时光荏苒,转眼间,彼得1岁了。这天,彼得的父亲带他回医院做脑部复查。在医生看来,彼得能活到1岁简直是个生命的奇迹。检查之后,医生惊诧地发现,彼得颅内水瘤的直径明显小于先前,也就是说,水瘤正在逐渐萎缩,这意味着彼得的生命也许不会再受到威胁。
  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彼得长到3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穿衣服,对外界的感觉很迟钝。
  他再次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次,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彼得颅内的水瘤已经完全萎缩,但萎缩组织形成了一个结,压迫小脑导致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彼得今后将是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低能儿。
  彼得4岁时才开始蹒跚学步,他行动艰难而迟缓,动作扭曲歪斜。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多彩和美好,只能整日坐在书架下面的地板上,翻着一本本厚厚的书籍。低能儿通常会重复做同一个动作,因而,彼得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在看报纸时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坐在一旁的彼得凑过来,用含糊不清的口齿念出了那个字的读音,并解释了字的意思,父亲顿时惊呆了。
  事实上,彼得3岁就会背诵字典了,4岁时记住了百科全书的1~8册。他看书的速度惊人,常人看书通常要用3分钟才能看完1页,而彼得则左眼看左页,右眼看右页,只需八九秒就可以看完,并能熟记书中98%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彼得的记忆力变得更加惊人。他曾用85分钟看完一本书。数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和书中人物的名字,甚至还能只字不差地背诵书中大段的章节。除此之外,彼得还知道全美所有城市名称、高速公路编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及电视台名称;心算所用的时间,仅是常人的1/3;能根据一个人的生日,在半分钟内准确地计算出这个人退休的日期将是哪年哪月哪日及星期几;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几十年前听过的乐曲,知道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以及生日、出生地和去世的日期。
  然而,一个生活中的智障低能儿,怎么会有如此超强的记忆力呢?原来,彼得的脑部结构不同于常人。通常,正常人的脑部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而彼得的两个脑半球却紧密地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彼得的脑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的左脑严重萎缩,而右脑则因水瘤萎缩产生的压力逐渐分裂成了8~9个部分。
  人类的右脑支配如音乐、数学、艺术、视觉及动作等方面的能力,而左脑则支配如语言、逻辑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彼得由于左脑萎缩受损而丧失了语言和自理能力,却由于右脑的不断分裂发达而成了记忆力超强的天才。这一现象被医学界称为“学者症候群”,即“白痴型的天才”。
  尽管医学专家为彼得测证的“记忆智商”结果高达220,但在现实生活中,彼得却依然是个低能、极度自卑的人。他很少上街,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害怕面对他人的目光。
 后来,智障市民协会把彼得介绍给了《雨人》的编剧,而他则成为“雨人”的人物原型。这部影片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曾多次获得大奖。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渐渐地摆脱掉了自闭的阴影,变得开朗起来。
  虽然,彼得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乎为零,但他却有着自己处事的方式和原则。
  1998年,彼得受到白宫的邀请,要他去参加一次访问。然而,他竟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这件事顿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彼得到底为什么要拒绝白宫的邀请。
  最终,彼得平淡地说出了他的理由:“那个与克林顿传出绯闻的莱温斯基,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人。”答案竟如此简单,像是一个幼儿园的男孩儿在挑选他的玩伴儿。
  如今,55岁的彼得,已经读完大约1.2万本书籍,成为15项学科中当之无愧的专家。像彼得一样,有着超级天才记忆力的同时,却又能用最单纯的目光和态度来审视和处理周遭的事物,这其实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8-9-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谢谢!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过窗口的年轻人

这个悲惨凄美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在一幢高层住宅的6楼上,3个人正激烈地争吵着。
  一个女人。正用丰美的手臂,紧紧攥着床单,哽哽咽咽地分辩着:“哦。约翰!我发誓我没做错什么!他引诱我——而且。我向你保证,我是被迫的,我挣扎过……”
  其中的一个男人,还穿着大衣。正指手画脚地训斥着那里的第三个人:“流氓!我要让你立即像死狗般完蛋,你得为这个软弱的女人付出代价!”
  屋里的第三个人是个青年男子。尽管此时他有点衣冠不整,仍坚持着不可一世的尊严。“我?干吗?我又没干什么!我——”他抗议着,神色凄凉地盯着屋里空旷的角落。
  穿长大衣的男人打开朝街的那扇窗,一把挟住那衣冠不整的年轻人。将他扔了出去。
  年轻男人发觉自己在空中飞,赶紧害臊地系好内衣的纽扣,并悄悄地自我安慰说:“没关系!失败只会使我们更加坚强。”
  还没到5楼。他就从胸中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我的天哪!”年轻人想道。“我可是爱过她的!而她连向丈夫坦白的勇气都没有!现在我觉得她是多么遥远,与我毫不相干。”
  绝望地想着这一点时。他已落到第五层。飞过窗口时。他好奇地朝里张望了一下,
  一个年轻的学子正坐在倾斜的桌前,支着肘儿托着脑瓜看着书。
  想到在此之前,他一直沉溺于世俗的享乐,荒废了学业。现在,他为知识的光亮所吸引。“我最最亲爱的学子啊,”他想冲着那正读书的男孩喊,“你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理想抱负,让我摆脱了对虚幻人生的无谓的痴迷。正是这种痴迷,才导致了6楼上的后悔莫及的结果!”
  然而,年轻人忍住了没叫出声来,相反。他朝4楼继续飞行。4楼窗前坐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双眸——如矢车菊般幽蓝——正凝视着远处,神情忧郁而苍茫。
  这年轻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她。这时他方才意识到以前与女人们的种种邂逅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痴迷,也只有在这一刻,他才真正体味到那个奇特而神秘的字眼——爱情。
  他开始喜欢上这平静的家庭生活。喜欢上这种无以言传的被爱的举动,喜欢上这种欢乐祥和的生存方式。
  接下来飞行中所经历的场面,更坚定了他这种念头。
  在3楼的窗口,他看见一位笑逐颜开的母亲,正轻哼着小曲,轻摇着一个笑嘻嘻的胖囡囡,那眼眸里饱含着为人母的自豪之情。
  “我也想娶4楼的姑娘,生一个3楼这样的脸上红扑扑的娃娃,”年轻人心中暗想,“为了我的家人,我将付出所有,并在这种付出中收获幸福。”
  接下去就到2楼了。在这儿见到的情景使得这年轻人的心又痛苦地抽搐起来。
  在一张豪华气派的写字台前,坐着位男人,头发凌乱,目光呆滞。他正凝视着面前的一帧带框的照片,与此同时。他右手写着什么,左手举着把手枪。枪口正对着太阳穴。
  “快住手,你这疯子!”年轻人想大声劝阻,“生命是多么美好啊!”但某种本能的情感,使得他没有喊出声来。
  屋里的摆设富丽堂皇。由这富贵舒适年轻人想到生活中还有某种东西,能够破坏一切的舒适与满足,甚至整个家庭。“那是什么呢?”他想,心情沉重。他现在已飞到一楼了。命运似乎蓄意要给他一个刻薄的充满讽刺意味的回答。在一楼的窗口。他看到了这一切。
 一个年轻男人坐在窗前,上身一丝不挂地隐在幔帐里。他的膝间坐着个半裸的女人。正往下掉的男人想起他曾见过这个女人,那时她衣冠楚楚地伴着丈夫在外面散步——但现在这男人绝非她的丈夫。
  这时,年轻人开始回顾曾有过的计划:学着那青年学子努力求知;娶4楼的姑娘:过3楼那样宁静恬淡的家庭生活——他的心再次沉重起来。
  他感受到这一切如过眼云烟,感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的虚幻——终于,他彻悟了。
  “毕竟,我已亲眼目睹了这生命的无意义!活着既愚昧又痛苦。”男人想到这,脸上露出苍白的嘲讽的笑容。最后,他毅然决定就在人行道上结束这次飞行。
  当人们好奇地围观他那一动不动的躯体时,谁也不曾想到。就在几分钟前。他曾经历了怎样的一场错综复杂的闹剧。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输一时,赢一生

美国有一家克顿运动鞋公司,老板皮尔曾是一位短跑运动员,他25岁时退役,创立了公司。皮尔在体育场上,虽没有得过一次冠军,但是,在商场上,却屡战屡胜。
  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一位电视台记者采访了75岁的克顿老人。记者问克顿,记忆中。影响您一生的一件事是什么?克顿的目光突然暴张,然后又迷离起来。半晌,他才缓缓地说,有一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我24岁时,曾与一位队友争夺参加短跑运动会的惟一名额,队友在第4跑道。我在第5跑道,从实力上讲,队友略胜于我,但是,那天,我抱着必胜的信心,因为入队5年,我从来获得过奖杯,我要以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比赛一开始,我们咬得很紧,跑到一半路程,队友的鞋带意外地开了,然后他的鞋逐渐松开,又跑了几十米,他不得不蹲下。在他系鞋带时,我停了下来。我认为乘人之危胜之不武。队友系好了鞋带,我们继续比赛,结果,队友比我快了几步。我败了。那次比赛后,教练、亲友都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我便怀着复杂的心情结束了运动生涯。
  机遇一闪而过,竞技不容忍让。创业几十年,我时刻牢记着那次教训,可以说,我虽输了一时,却赢了一生。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标注:本帖为本人第6000贴



1+1=11

最激动人心的创意,总是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2005年底,林东做牛肉干的绿盛公司和郭羽做网络游戏的天畅科技,结成了“R&V(现实+虚拟)非竞争性战略联盟”,两家企业都在没有增加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仅凭企业间的联姻就创造出了巨额财富——这听上去让人难以置信。
  那么两家公司是怎么结盟的?绿盛公司在其生产的“绿盛QQ能量枣”(牛肉干)的包装袋上,印上天畅游戏的形象大使“太平公主”形象,为天畅网络游戏《大唐风云》的面世大做广告。同时,天畅在《大唐风云》的游戏设计中,为“绿盛QQ能量枣”开店并设定具体的“食用”功能。如果玩家在网上点击“购食”了这种虚拟肉枣,便能迅速“恢复体力”。有意思的是,因为玩家的点击,现实中真实的“绿盛QQ能量枣”也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系统送到玩家手中。就这样,两家公司的产品实质性地相互嵌入。
  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创意,它的神奇效用是:1+1=11。前者“跳出传统来发展传统”,后者则被打造成现实产品的虚拟推广平台。此举迅速提升了绿盛的品牌效应,2006年产品上市第一个月就完成了2005年全年1/3的营业额,“全年营业额将实现翻番,达到7亿元。”有人这样评论:“看着面前堆放着印有太平公主的绿盛牛肉枣,望着已定格在电脑屏幕中《大唐风云》游戏里的那家绿盛牛肉店,有点虚幻,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创意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不可思议。
  同时,天畅科技也声名大振,郭羽不仅吸引了风险投资商的关注,更引起了吉利汽车、博客中国、龙门古镇等机构的兴趣。很多人纳闷儿,一款以唐朝为背景的游戏,汽车怎么能进入呢?一心想搭乘网游东风的汽车商却想出了主意:把印有该车品牌标志的汽车零件,变成网络游戏人物的武器。
  今天,这个创意商业模式已诞生“全球首款网络食品”、“全球首个虚拟景点”和“全球首个以虚拟土地换回真实土地”等多个成功案例。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演自己的失败

      一次文艺晚会中有这么一个节目:四个“马三立”登台表演,看谁最像喜剧艺术家马三立。观众评议的结果:最先表演的最年轻的小伙子最像马三立,而表演在最后的真正的马三立,观众说他最不像马三立。无独有偶,世界卓越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卓别林也遇到类似情况:一次卓别林来到一座小城,恰巧碰上小城举行模仿卓别林大赛,他便化名参加大赛。可是比赛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得了个第六名.

  其实名家们演不好自己,真正的原因在于:首先是观众印象中的马三立和卓别林已和生活中的他们拉开了距离,已是艺术化的产物,表演马三立和卓别林的选手是把艺术化的产物加以强化,不是生活中的名人。第二是马三立、卓别林曾很好地研究过他们要演的人,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会去想如何演自己,所以他们很难演好自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要去表演自己就越容易失去自己。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金鱼的辩证法


无论是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往往都能养好金鱼。勤勉者可以每天换水,懒惰者尽可一月一换。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一月为一天,则金鱼都会莫名其妙地暴亡。勤勉者据此得出的经验是,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而懒惰者的深刻体会却完全相反,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金鱼必须换水,又必须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生活必须改变,固守是危险的;传统必须承袭,撕裂同样是危险的。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落的声音

        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
  早起,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玫瑰花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她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闻,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就滚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曾经养过一瓶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和刚烈。
  只有乡野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含蓄无声。它的凋零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遇之前

有一天,他与她相遇在内地的一家地方电视台。
  然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相遇之前的事。
  那时她就读千首都一所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容貌出众,成绩优秀。一位金发碧眼的留学生曾许诺要带她去他的国度,她没有答应。临毕业时,又有一位父母均为京官的男同学在某国家级新闻机构预留了进人指标,指名是给她的。所有的同学都在羡慕她,
  她却让那个指标作了废,回到家乡。那时他却是一家工厂的学徒工。十年边疆垦荒,返城后与弟妹们一同参加招工考试,从学徒做起。白天做工晚间上业余大学,拿到大专文凭正赶上当地电视台招聘,在数百人的应聘队伍中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了一名梦寐以求的新闻记者。
  现在他们相遇了,他们成为同事。她机灵又美丽,他勤奋又聪明,他们成为最佳拍档。她快乐又热情,他宽厚又坚韧,他们成为幸福夫妻。
  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很有趣。她是从高处走下来的,他是从低处攀上去的。倒退数年,他们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不会有。
  道理是他的高峰是她的低谷。
  他们相遇,是他抓紧了许多机会、她规避了许多诱惑的结果。
  然而这都是世俗的看法,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人无所谓往高处走还是往低处走,如果这世上有两个注定要彼此相爱的人,那么在相遇之前,他与她的每一步都在朝着对方走去,不偏不倚。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和标签

 狮子醒来,愤怒地团团转,吼声打破宁静,凶猛威严。
  有个野兽和它开了个玩笑:在它的尾巴上挂上了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怎么办?从何做起?这号码,这公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免不了要把责任承担。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它满怀气愤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它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革!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开始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生!我从来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它的见解:“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韦斯的半小时


2007年9月,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突然更改了时区,把本国的时间调慢了半个小时。
  虽然是半小时,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时间变动,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为了适应新时间,银行和证券公司不得不召集程序员重新编写电脑软件程序。推迟半小时营业,一些商店的营业额会受到极大冲击。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要学会适应新的作息时间……许多人对调整时间感到莫名其妙时,全国的中小学生却兴奋不已。
  改时间以前,按照委内瑞拉学校的作息时间,中小学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上学。特别是许多居住偏远的孩子,为了上学,更是要起大早、摸着黑赶往学校,孩子们很少能看到早晨的太阳。
  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给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大早去上学,所以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孩子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这样,就可以每个早晨都能迎着太阳去上学了。但他说这个梦想是个难题,也许只有总统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它。
  孩子的来信,深深打动了查韦斯总统,他亲自组织工作组,对全国的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结论证明了那个孩子的说法,大多数孩子不但看不到早晨的太阳,还因为睡眠不足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功课。
  查韦斯作出决定:全国时间调慢半个小时。这个决定,令许多人感到震惊,有人说这是查韦斯的一时心血来潮,还有人干脆说他疯了。
  “我不介意别人说我发疯了,新时制将实行下去,”这位总统在电视节目上说,“这半个小时,就可以让孩子们能够在天亮以后起床,而不是在日出之前就得爬起来去上学了。”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审美残酷

 新疆的阿尔金山草原上,藏羚羊四蹄腾空奔跑的样子俊美极了。但你不知道,它的后面追着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藏羚羊是否会撞上山丘,是否会力竭身亡?在美丽的电视镜头后面,其实有着我们看不见的血腥。
  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很壮观。但你不知道,摄影师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甚至放起了鞭炮,把正在孵蛋的鸟儿全部惊动飞上了天。鸟儿的心里有多么慌张,人们一无所知。

  动物园里孔雀开屏的样子极其漂亮。但你不知道,有的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一直给孔雀喂激素。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受用开屏的美丽,却不知,孔雀的生理习性正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受到改变。

  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囚禁,囚禁天然,囚禁自由;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场杂戮,人为地去获取,人为地去制造。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别针的万种用途

  1983年在中国召开过一次创造学会,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请与会的中国学者回答。
  有人说了几十种。
  你们能说多少种啊?现在赶快想。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举手、就一口气说一说。
  (下面同学纷纷举手。)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呀?
  有没有超过30种的?
  还没有。
  好,你说。
  (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从略。)
  大家觉得她的思路是不是比较好哇?
  行,给她鼓鼓掌!
  你很棒!很聪明!以后一定能有发明创造。
  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了30多种。
  这个日本人说有300多种。然后放了一个幻灯片,证明有300多种。
  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无数种用途。于是,他第二天就此作了一个讲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
  他怎么分析的?他说,按曲别针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重量是多大,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质地是金属,它的柔软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们都解剖了,列成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就是它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个方面的用途。
  曲别针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弯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数学符号,演变成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曲别针可以弯成英文26个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于是乎,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曲别针来表现;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做成夹子,别针,绳索,挂链,项链,都是在一类中的某一项的亿万种的一种。
  许国泰的演说轰动了这个创造学会。
  请朋友们不要笑。因为通常人一想曲别针的用途,别针。夹子,绳索,已经觉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3种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我们看到有无数种用途的时候,这才是创造思维的体现。
  现在,我要提一个问题了。你——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多少用途呢?
  做有无数种用途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有时候不这样看问题。因为他会想我是外语大学的,比如我是学阿拉伯语的,那么我用的范围首先是跟阿拉伯语有关,外贸、外交、翻译、教学,他已经给自己限定了一个范围。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几十种曲别针的用途来回答曲别针的亿万种用途,对自己也经常这样判断。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刻感觉一下自我的判断,就是你从小到大到现在,你对自己今后有多少种用途,对于社会和人类你能发挥多大作用,这个想象力打开没有?是不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局限和模式?
  不要滞留在一个点上
  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有时候没有创造力?就在于一个既成的逻辑思维、一个既成的概念局限了我们。
  一说曲别针。一个“别”字就让我们想到了“别”这些纸,没有想到更多的。我们做事情,搞科学发明、语言发现也好,外交、学问也好,都要突破这种限定。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滞留,不要停在一个点上。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自己当看客

 一位90岁的老人,对我讲他。的故事:
  “30多年前,我站在乡村的戏台上,我的双手被反绑在身后,五个戴着红袖章的人围住我,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革命歌曲,台下是乌泱泱的人群。我知道,那歌曲播放结束,批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按住我脖子的是民兵队长,也是我的侄子,旁边拿着棒子的3个年轻人是我的族孙,还有一位女娃娃,是东村老王家的老小,她的名字还是我取的……”
  老者说到这里,问我:“你猜猜,他们当中谁最先打我?”
  我看着老人。
  老者继续说:“我当时想,肯定是民兵队长最先打我。但是,我没有想到,那个女娃娃朝我的脑袋就是一棒,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我后悔极了,我怎么这么笨呢,没有想到这个女娃娃会先打我?我一直在说自己的判断大失水准。”
  我惊讶于老人会这样来讲述自己的苦难。我问老人:“你当时的心态真是如此吗?”
  老人笑道:“台下有上千看客,其实我也是看客。”
  “看客”是一个贬义词,是冷漠的代名词。譬如你在街头看人吵架,看邻居夫妻俩打架,看讨不到工钱的乡下人跑到高楼上自杀……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所以是旁观者。但当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你还能从苦难和不幸中挣脱出来,当自己的“看客”吗?
  南方某杂志社有一位女记者,因其个性使然,将个人私密情事变成了网上文字,在媒体的爆炒下,她成为众矢之的。在网友的谩骂之下,她的精神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近日看了她的一个专访稿,她袒露了自己度过那个危险的办法,她说:“在那个网络癫狂时期。我猛然发现,被网友骂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我甚至跟帖也骂了那个已不是自己的‘自己’,我突然发现,自己也成了看客,这真是一场闹剧。”
  我欣赏她那种超然自我,拯救自己的好心态。一个人在绝境中学习生存,把自己也当成看客,超然一点,豁达一点,这是一根拯救自己的最后救命稻草。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成功变成系列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各大公司都为生存发展而忧心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费了不少周折,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07影片《诺博士》在全球同步公映,气势磅礴的画面、悬念迭起的情节、激烈火爆的打斗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当年该片即创造了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奇迹。
  两年后,公司又有人建议:为什么不能再拍一部007呢?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理由是:同样的影片再拍一部未必讨好,也未必能收回成本。公司老板却坚决支持这一建议。于是第二部007《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重磅推出,又一次创造了辉煌。除了画面激烈、格斗精彩、充满悬念之外。影片又添加了新的“佐料”——邦女郎。当年,该影片为公司换回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直到这时,哥伦比亚公司才意识到:“007”是个卖点,是吸引全球影迷的焦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007系列化呢?演员可以更换、剧本可以重编、情节可以推新。于是,英俊硬朗的邦德、美女香车的画面、悬念火爆的情节、充满智慧的想像成了007影片的标志。
  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拍摄了二十余部007系列影片,几乎每两年一部;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从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一个又一个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邦女郎到同部影片中若干个邦女郎,无不吸引影迷眼球:从第一部收人六千万美元到最新一部的五亿美元,共创下了四十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007影片开创了电影史上的神话,即便是《哈里·波特》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偶然间发现的“机会”和“闪亮点”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试想,如果他们拍完两部“007”后就放弃,就绝没有今天的奇迹。
  有位专写人物传记的著名作家经过长期调研发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过成功,也都抓住过一两次机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闪光点”,只是大多数人将“闪光点”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无法让它持续性地“闪亮”下去。而成功者恰恰相反:总能将优势顺延下去,无限放大自身的优点,由一个机会走向“同类”的更大机会,从而创造奇迹和辉煌,形成所谓的“系列”。
  也许,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过瞬间的成功机会。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去打造人生的“007”,让成功变成系列。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8-9-1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看的都瞌睡了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8-11-4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错啊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无为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无为大事记|百度统计|无为论坛 ( [鲁ICP备16011199号-2] [滨公备0601007] )

GMT+8, 2024-12-28 21:54 , Processed in 0.06779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